新闻动态
光明行动 架设起中非友谊的桥梁
2011年3月18日,全国防盲指导组组长、我院院长韩德民教授率领的由8名眼科医护人员组成的医疗队,携带115箱医疗物资,历经23个小时长途飞行,跨越13000公里河山,来到位于非洲南部高原的津巴布韦共和国奇通圭扎小镇,开启了“2011中非光明行”的帷幕。当地群众以隆重的礼节和尽情的舞蹈,迎接着这支时隔4月而重返的光明使团,期盼着被他们奉为“神医”的中国医生,能让越来越多的同胞手足重新目睹绚丽多彩的世界!
在随后短短的6天时间里,队员们克服了天气炎热、语言不通、患者病情严重复杂等多重困难,以精湛的医术、超负荷的工作,帮助514名非洲白内障患者摆脱了黑暗,迎来了光明!
高起点谋划
“中非光明行”体现国家责任
“中非光明行”于2010年“中非合作论坛”十周年之际启动,光明行医疗队首次远赴非洲内陆国家津巴布韦和马拉维,为两个国家的612名眼疾患者免费进行复明手术。此次由中国社会民间力量组织的涉外慈善活动在非洲两国引起强烈反响,两国总统及政要亲自出席启动仪式并高规格接见医疗团成员,当地民众盛赞“光明行”活动给他们带来的福祉,并十分感激中国人民的友谊。
应非洲人民的强烈要求,在中国驻津巴布韦大使馆的沟通协调下,2011年3月,光明行医疗队再次赴津。
出发之前,全国防盲指导组组长、我院院长韩德民教授就“中非光明行”的目的和意义做了深刻阐述。他说:“光明行”从2003启动至今已经走过了9年的历程,从国内到国外,从亚洲到非洲,其内涵和影响已经远远超出了活动本身。“中非光明行”以医疗援助,惠泽民众的具体形式,凸显着中国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信念的决心;展示出中国作为崛起之大国的国际形象;对巩固中非友好关系的社会基础具有良好的示范作用。
韩院长特别感谢为了“中非光明行”的顺利实施给予大力支持和帮助的中国驻津巴布韦大使馆、海航集团有限公司、安徽省外经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等,指出如果没有他们,任务是不可能完成的。韩院长同时希望能有越来越多的组织参与到国际防盲工作中来,进一步整合社会资源,逐步建立起适应需求的行政管理体系和技术支撑体系,为实现WHO提出的“2020年全球消灭可避免盲”的宏伟目标而共同努力。
高标准要求
组建超强实力医疗团队
为了圆满完成“中非光明行”的艰巨任务,充分体现我院眼科作为国家级重点学科的实力水平,眼科中心精心安排,选派了由白内障中心主任朱思泉,防盲办主任胡爱莲、副主任医师杨晓慧,青年主治医师王怀州、苗景鹏、郝磊和护士长张颖、陈轶楠组成的8人医疗团队,其中6名医师全部具有博士学位。他们曾经多次参与国内外光明行动,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鉴于当地的医疗卫生状况,胡爱莲主任组织医疗队员们提前半个月便开始了各种医疗物资的准备。不仅选用了最好的显微镜、超乳机、AB超等手术、检查设备,还自行携带了手术所用的一针一线,棉签眼垫,针剂眼药,消毒液、粘弹剂、人工晶体,手术衣、手术包,手术器械等一切耗材以及患者的术前、术中和术后用药。除此之外,医疗队还自带了消毒锅、可移动紫外线灯等,打包装满了整整115个箱子。
高效率实施
“中国功夫”令非洲同行惊奇
3月18日,医疗队员乘坐海航包机抵达津巴布韦首都哈拉雷空军机场,受到当地政府官员和群众的热烈欢迎。在隆重而短暂的欢迎仪式后,大家顾不上长途旅行的疲劳,迅速搬运、清点物资,并乘车直奔位于哈拉雷郊区的奇通圭扎中心医院。布局空间、安装设备,调试机器,整理耗材……经过两个多小时的紧张忙碌,原本空旷的手术室终于呈现出了工作状态。
3月19日,救治患者的工作正式拉开帷幕。听说中国医生来了,津巴布韦患者纷纷赶到医院。当地医生告诉我们,这些患者来自全国10个省区,有的人赶了2、3天的路才到这里。由于患者太多,医院在大门一侧的草坪上临时搭建了两个帆布帐篷,一个用来登记,一个用来对患者进行初步筛查。
队员们迅即赶到各自的岗位忙碌起来。胡爱莲主任组织协调当地医院配合各项工作;杨晓慧为经过初步筛查的患者做AB超检查;朱思泉主任带领助手和护士开台手术。
手术室里,两张手术床一字排开,手术助手王怀州、苗景鹏、郝磊3名医师分把两个手术台,扶助患者、铺巾、消毒、注射、调节显微镜……;张颖护士长巡回配置灌注液、调节超声乳化仪的各种参数;陈轶楠护士长轻巧麻利地铺无菌盘、准备术中需要的各种器械和耗材。朱思泉主任轮流在两个手术台前实施手术,只见他沉稳地端坐在手术台前,透过显微镜,应用超声乳化机地将患者浑浊的晶状体磨碎、吸出、打磨,然后注入人工晶体,整个过程一气呵成……3分钟!前来观摩手术的津巴布韦医生不觉惊呼,“中国医生,厉害!”“太不可思议了!”他们纷纷竖起大拇指,感叹于中国技术与中国速度相融合的“中国功夫”!
津巴布韦国家眼科首席顾问库法医生说:“我的最大愿望,就是中国医生帮我们留下一支不走的医疗队,帮助我们眼科的医生提高技术。”
高负荷工作
创新纪录超额完成预期目标
3月23日,当地时间晚上7时,当最后一例白内障手术患者在手术床上坐起来,并兴奋地说“我看见了”的时候,所有在场的人都不约而同地雀跃欢呼!
136例!这一数字刷新了光明行活动中单日手术量的纪录!
而相伴这一成绩而来的是医疗队员们难以掩饰的疲累与不适。盯了一天显微镜的朱思泉主任眼睛出现明显的视疲劳症状,看什么都是“双影”;在手术台前一直站立忙了10多个小时的3个小伙子,突然感觉双腿像灌了铅一样沉重;两位护士长直到手术结束才想起一天没喝水,嗓子都“冒烟”了……
“这136例手术相当于国内的160余例。”朱思泉主任介绍说:“患者病情的复杂性比预料的还要严重,不是过于成熟期的,就是继发青光眼、伴发虹膜炎的,没有几个是单纯的白内障。”的确,由于当地医疗条件差,眼科技术力量薄弱,很多患者因得不到医治而长期失明。今年48岁的帕拉斯达就是这样病情特殊的患者,一只眼睛因为功能完全丧失,已经彻底失去了复明的希望;另一只眼睛患有严重白内障,被当地医院宣告不治。朱思泉主任在查看了她的病情后,决定挑战这个高难度、高风险的手术。针对患者的眼核非常硬,采用立体式连续环形撕囊技术,用撕囊针刃在前囊中央作弧形切开,接着用撕囊针尖挑着前囊缘以向内向外的旋转力量,在不同的焦点平面完成连续撕囊;针对患者散瞳效果不明显,瞳孔太小,采用了独创的辅助钩,利用独创的对冲挤压碎核法、高真空囊上快速劈核技术,减少了对眼内组织的创伤,成功植入人工晶体;之后利用后囊膜抛光技术,将注吸针头伸到人工晶体后彻底清除残留黏弹剂、晶状体皮质和上皮细胞……手术成功了!帕拉斯达高兴地逢人便说:“如果不是中国医生,我的后半生只有与黑暗相伴了。”
当预计的500例手术任务圆满完成,队员们终于想松口气的时候,胡爱莲主任了解到,还有一些期盼复明的患者在医院里等待,怎么劝都不肯离去。“怎么办?医疗队所携带的物资不多了,要使用当地医院的器械材料还要进行重新整理消毒,肯定会增添很多麻烦。但如果不做,患者失望,我们的心里也会留有遗憾。”胡主任经与队员们商量,大家一致表示要尽最大努力满足患者需求。就这样,队员们又加做了10余例手术,超额完成任务!
高水平配合
多兵种协同作战共筑光明之路
在“中非光明行”团队中,集合了医疗队员、志愿者、当地医护人员、媒体记者等多支团队。尽管每个人的任务不同,角色各异,但是共同的目标与信念将大家紧紧地团结在了一起。心存大爱,忘却自我,他们用无私的辛劳与付出一起构筑起通往光明的道路。
翻开登记患者信息的记录本,赫然发现上面认认真真、工工整整地记录着1200余名患者的详细信息,包括视力情况、初筛结果……多达数十页。胡爱莲主任由衷地说:“当地医院按照我们帮助设计的流程密切配合,工作做得非常细致。”看着每天源源不断、一队又一队被津巴布韦官兵领来的患者,我们开始也感到很奇怪,后来才知道,原来是津国防部每天派专车往返于全国多个省市接送患者。
来自海航、安徽外经公司、对外友协等单位的志愿者们纷纷投入到为患者服务的工作中,扶助患者、现场翻译、安慰疏导、发放纪念品和餐饮……一天下来有的志愿者累得直不起腰,直言“真正体会了医护人员太不容易了!” 在配合记者采访报道任务工作中,安徽外经公司在车辆安排、翻译服务等方面鼎力相助,有求必应,细致周到的安排令人感动。
来自中新社、中央电视台、健康报、凤凰卫视、中国日报的记者全程跟踪报道了此次活动。白天,他们用镜头、用文字记录着正在发生的一切;夜晚,他们精心编辑并向所属媒体传递着来自津巴布韦的最新消息。受当地网络传输速度的影响,很多记者都是彻夜传稿……中央电视台记者张萍、王大伟连续8天对光明行进行系列报道,并在《新闻联播》、《新闻直播间》等重要栏目播出;中国新闻社摄影记者任晨鸣第一时间刊发了《2011中非光明行》新闻组图;健康报记者李天舒归国后在最短的时间撰写了中非光明行报道并整版刊载;凤凰卫视、中国日报以及中国驻津巴布韦新闻单位和当地媒体也给予了全方位、多视角的宣传报道,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在报道工作之余,记者们还积极协助医疗队员搬运物资,整理物品,完全融入到这个集体。
高规格礼遇
光明行成为闪亮的“中国名片”
在津巴布韦,光明行是一件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的事情,受欢迎程度如果不是亲临其境,真的很难想象。当承载医疗队员的大巴车在驻地和医院之间往返的时候,会有很多当地群众停下脚步,向队员们挥手致意。不论在什么地方,只要看到穿着印有光明行标志T恤衫的队员,黑人朋友们都会笑着走过来热情地打招呼,要求一起合影。
安徽外经一位为光明行活动服务的司机师傅给大家讲了这样一件事。有一天,因为赶时间,他开车超速了,被当地警察拦了下来,当他解释说正在为光明行工作时,警察拍拍他的肩膀,竟然说“谢谢!赶快去吧!”
光明行俨然成为一张闪亮津巴布韦的 “中国名片”!
与中国人含蓄内敛的性格迥然不同的是非洲人的开朗与奔放。激动的时候,他们会击掌欢呼,并且发出独特的“喔喔”声;高兴的时候,他们会随时随地扭动身体,载歌载舞。“再来!再来!”“china!china!”当最后一例手术成功完成的时候,他们一边高呼“china!”一边用生硬的中文喊出 “胡锦涛”!他们以非洲人特有的方式感谢中国政府和人民!
中国驻津巴布韦大使忻顺康感慨地说:“光明行动让非洲人民特别是贫困民众直接受益,让当地国民感受到中国人民的友谊。能产生这样的影响,是之前援非工作中难以见到的。”
李新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