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0604
王宁利博士生导师
王宁利,男,45岁,1992年于广州中山医科大学获医学博士学位。1998年破格聘为正教授,现任最新老虎机,新老虎机平台眼科中心常务副主任,眼科主任,兼青光眼及屈光专科主任,眼科首席专家。 1987年起师从我国著名眼科教育家、青光眼专家周文炳教授,从事眼科及青光眼临床及基础研究工作,1996年曾在新加坡及美国作短期参观学习,1998年3 月至2000年8月在美国加州大学作高级访问学者及博士后研究工作,现已从事眼科临床工作、教学科研工作20年,从事青光眼临床及研究工作15年,自1995年起开始从事临床型及科研型硕士及博士生的指导工作,已培养研究生8名。先后主编专著2部,并参加了5部专著的编写,在各类杂志发表论文七十余篇,国外SCI 登录论文五篇,中华系列杂志论文13篇。2000年获中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一等奖一项,广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项,广东省卫生科技进步奖一项,亚洲青光眼学会贡献奖一项,中华医学会中青年优秀论文一等奖一项。自1997年以来,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3项,省部级项目4项,国际合作项目一项,其他课题4项。现任中华医学会眼科分会青光眼学组委员兼秘书,中国超声工程学会眼科分会常委兼秘书,国际青光眼学会理事;亚洲闭角型青光眼研究会中国区代表;亚太地区青光眼循证医学指导小组成员。担任国内多个核心杂志的副主编及编委(国际青光眼回顾杂志编委、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中华眼科杂志、、、)。 长期从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房角关闭机制及分型治疗的研究,并提出中国人闭角型青光眼房角关闭多种机制学说,提出以发病机制为基础理论的分类处理原则。近几年来从事难治性青光眼复杂病例的手术治疗研究,开展了联合玻璃体切割的睫状体扁平部房水引流物植入术,为这类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手术选择。自1999年开始在我国率先开展了非穿透小梁切除手术,已完成相关研究四篇,发表论文数篇,在基础学科及应用学科领域取得了如下成就: 1. 发现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广泛存在于眼葡萄膜组织中,它们可被细胞因子和前列腺素激活,从而证实前列腺素衍生剂降眼压的作用机理。发现通过激活金属蛋白酶途径可增加巩膜对大分子物质的穿透性,从而为巩膜作为大分子药物进入眼内的门户学说奠定了基础。以上研究结果在眼科杂志《IOVS》上和《Current Eye Research》上发表。 2. 证实葡萄膜色素细胞具有产生金属蛋白酶的作用,从而改变了人们对色素细胞的传统认识,结果提示,色素细胞的这种功能可能和眼内肿瘤的转移、近视的发生、葡萄膜炎的转归有密切关系。特邀在2001年ARVO大会上专题发言。 3. 在国内外首先采用基因工程学技术,将BDNF基因转入神经前体细胞然后将其移植到鼠轴浆流中断视神经病变模型鼠视网膜下,观察此细胞对神经节细胞损害的保护作用及与宿主的整合状态,结果发现,在观察期内,此方法具有明显的节细胞保护作用,且和宿主具有良好的整合性;从而为这类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方法和实验依据。已发表论文4篇。核心论文在第29届国际眼科大会报告。 4. 活体超声生物显微镜技术及组织病理学技术等,揭示了恶性青光眼、先天性青光眼的发生机制,前段PVR发生发展,及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后闭角型青光眼房角改变的规律。此系列研究共发表论文23篇,基于研究结果在国内外首次编写了《活体超声生物显微镜眼科学》(由科学出版社出版)。研究结果获广东省科学进步奖一项。 目前承担有国家级、省级在研项目四项,拥有科研经费五十余万元。所在科室为国家教委重点学科及国家生命科学人才培训基地,博士后流动站,具有良好的临床及基础科研条件。 拟开展的研究工作 1. 青光眼新药的基础研究。前期实验研究已证实,细胞因子—白介素1ß具有良好的降眼压效果,在降眼压效果发挥剂量范围内,无明显眼内毒副作用。在此基础上,准备对其降眼压功能基团进行筛选,为新型抗青光眼药物的开发提供基础研究资料(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课题)。 2. 闭角型青光眼遗传基因的研究。闭角型青光眼的发生具有明显的种族倾向性和家族遗传性。在前期研究工作基础上,拟对已获得的闭角型青光眼家系进行基因型分析和连锁分析,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确定它的基因和突变位点;找出特征性的蛋白因子,确定其关键因子和效应蛋白(自选课题,正在申请重大项目课题)。 3. 病理性近视的发病机理及治疗的研究(国家教委资助课题)。 4. 青光眼非滤过泡依赖性滤过手术的研究(攻关课题)。 对报考博士生的要求: 有良好的英语水平,对计算机操作熟练,良好的道德品质,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