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老虎机,新老虎机平台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正文

医院管理

也说医患纠纷

浏览次数:
字号:
+-14

提到医患纠纷,社会舆论责怪医方的居多。普遍的反映是医护人员责任心不强、服务态度生硬、技术水平不佳;还有药品价格偏高、看病排队时间太长等。

其实,患者是医生的衣食父母,病人成就了医生的事业——哪位名医的成长不是建立在成千上万病例的积累上?反过来说,医生是患者的健康卫士、救命恩人,人的生老病死都离不开医院和医生——谁敢说自己一辈子不进医院?医患之间本当亲如鱼水,但不知什么时候起,这种原本唇齿相依的关系变得剑拔弩张起来。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医患纠纷不是几句话可以说清的,原因也复杂多样:医院对医疗市场形势的不适应;医改对医患双方利益的冲击;过高的期望值与医学发展局限性的矛盾;专业知识悬殊造成的医患对话困难;供需矛盾尖锐给患者就医带来的不便;贫困患者因医疗费用压力产生的焦虑;药品价格带给医院的不公正影响;医护人员因劳动价值得不到尊重队伍不稳定等,都可能导致医患之间产生纠纷。当然不排除少数医护人员职业道德水平低下和少数病人“要想富,做手术,做了手术高告大夫”。此外,媒体的推波助澜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笔者在这里只想表述两个观点:其一,为了广大患者的利益,请不要再人为地炒作医疗纠纷和“事故”了。因为医患关系紧张,无论怨谁,最终吃亏的还是患者。这种炒作很不正常,也很可怕:医生的功劳越来越不被认识,好象人民身体素质的增强、平均期望寿命提高、与世界医学科学差距的缩小和医护人员的奉献毫无关系;而他们在医疗实践中的偶尔失误(当然也不排除少数医护人员职业道德败坏)似乎成了卫生工作的主流,对医护人员的指责远远多于肯定和鼓励,患者由此而产生对医方的不信任,这种以偏盖全的认识,极大地伤害了医护人员的积极性,非常不利于一个行业的发展。在医患纠纷中,患者作为弱势人群应当受到保护,但占人口总数千分之几的医护人员在数量上也是“弱势”,他们的呼声常常被淹没,使本来可以沟通化解的矛盾进一步激化。试想,如果让医护人员心有余悸、人人自危,冒着风险、顶着压力、怀着委屈、带着怨气工作,患者得到的会是什么呢?据不全统计,北京市大医院3年流失医护人员3000,难怪有人惊呼:21世纪谁为我们看病?

其二,卫生行业的职业道德水平与社会整体道德水准是一致的,当一个行业被认为有整体道德滑坡的可能时,肯定不只是这个行业自身的问题,也不可能仅仅通过“职业道德教育”来根本解决。任何行业都存在职业道德问题,都存在从业人员的良莠不齐,只不过它与人们的生老病死密切相关,更被人们关注罢了。笔者认为缓解医患纠纷的关键首先在于稳定医护人员队伍。医疗是一项技术含金量高、劳动强度大的高风险工作,医护人员的工作非常辛苦,有统计资料表明,他们的健康状态和平均寿命明显低于正常水平,心理压力也高于普通人群。如不从体制上进行深化改革,加大对医疗事业发展的支持力度,提高全民族素质,尊重科学,尊重知识,改善医护人员的待遇,加强科学管理,留住人才,使医护人员能体验到工作的价值和快乐并爱岗敬业,医患关系将很难正常化,医患纠纷也很难避免。 作者

程莉

原载《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