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老虎机,新老虎机平台

新闻动态

同仁文化基因 | 刘博:“迷路”人生 动静总相宜

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2018-03-14
字号:
+-14

微信图片_20180314151331.jpg

微信图片_20180314151337.jpg

她是有温度的医生,云淡风轻,患者愿意和她交流、倾诉;她笃志科研,捕捉新技术并推向临床应用,用声音为患者打开另一扇门:她动静相宜,工作之外,还有诗和远方,医者自有浪漫情怀。本期推出绿色基因代表——最新老虎机,新老虎机平台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中心办公室主任、北京市耳鼻咽喉科研究所副所长刘博

 

矢志不渝 温情亦是良方"

“医生开给病人的第一张处方,应该是关爱”,1901年出生的医学大家林巧稚如是言。自此,几代医生视之为座右铭。


不管时代如何变迁,医学的初心是救死扶伤,包括心理的抚慰,当医患关系面临考验的时候,医生和患者都应该思考的一个问题是:如何学会站在对方的角度看问题。


刘博看病的外地病人占到了大部分,病人耳朵不好使,情绪也受影响,经常有病人和她倒“苦水”,甚至说着说着哭了起来,她就一次次倾听、解释。出诊半天,往往一拖就是一天,尽量在当天就给出诊疗方案以减少患者往返次数,只有极少数检查结果当天出不来的时候,会再预约下一次门诊。

微信图片_20180314151343.jpg

门诊   摄影:龙赫

 

内耳由于结构复杂,又称为迷路,三十年从医,也造就了刘博的“迷路”人生。


多年前,曾有记者跟随刘博出诊,患者络绎不绝,有些外地来的老人不方便,还是开了加号条。“没办法,好多是各个科室转给我需要会诊的病人,都有疑难问题,而且大多数是老人和外地患者,不忍心让他们多等。”


跟她出门诊的年轻医生有一种感受:病人在刘博面前放松了下来,她能更顺利、更轻松地得到病人的反馈,获取医生需要的信息,同时让病人有依赖感、亲近感。


刘博从八十年代成长起来,也带着那个年代从医者深刻的烙印。一度,网上开始怀念过去的人和事。一句流行的感慨是:80年代是宣扬奋斗的年代,专心致志,心无旁骛,而这种精神在今天看来弥足珍贵。


国内第一部耳科专业参考书《耳科学》的编制者刘瑞华;喉癌患者喉切除术创始人之一的徐荫祥;德艺双馨、内耳专业的领路人刘鋋……彼时,一批医学大家熠熠生辉,感召着同仁的后来者,吸引着一批刘博这样的学生,当他们走进医院的时候,前辈们的影响力一直都在。


刘博也属于“干一行爱一行”的那类人,她在医学院听过这些医学前辈的名字,也学习过专家的病例,但真的开始角色转换的时候,又面临着非一般的考验。耳鼻喉科每一个部位都有特殊的解剖,比如耳部腔道的处理难度非常大,这对于每一个新来的医生都有压力。


“没想过换专业,选择了就要干好。”回忆当初,这个温文尔雅的医生云淡风轻,学习耳鼻喉科的重要一课就是解剖,面对真实的尸头标本,不用说女孩,男孩子也头皮发麻。

 

 

微信图片_20180314151348.jpg

虚心向前辈请教学习

 

最新老虎机,新老虎机平台医院在寻找医院文化基因,传承过去的优秀传统,取精华去糟泊。前辈专家们带学生极为认真,每一个有价值的病例都要手把手地教,刘博这批学生的吃苦精神也被称道:“那时候还是六天工作制,周末没有不来医院的,包括星期天也要来查查房,给病人换换药,天天耗在医院里成长得很快。”


她擅长从细微处学习,写病例爱较真,写不好不回家;怕浪费了学习机会,也养成了认真记笔记的习惯,翻出三十年前的笔记,字里行间记录着当时的知识要点,殷殷求学之心可见一斑。


时光匆匆,刘博的书柜里,放着一张从事教育工作三十年的纪念证书,这是首都医科大学毕业的学生才会享有的荣誉——工作满三十年,母校要给他们一个纪念。


刘博看重这个荣誉,她在这条道路上执着前行,没忘记初心。1985年刚来同仁医院时刚满23岁,这位当年从医学院毕业的女孩已经在救死扶伤的道路上走了三十年,曾经的学校、老师、同学都在经历着时代的变迁,他们各自成家立业,成为行业翘楚,再回望的时候,一切都在改变,但一直铭记着为何出发。


往事并不如烟。

 

 

"迷路“水深” 追问未解之谜"

 

 

曾经有一位驻华大使找刘博看病,康复后托人寄过一张卡片转交给刘博,上面写着:你是魔术师。


这个患者曾面临着要做手术的境地,被普通的中耳炎折磨地难以忍受,眩晕严重影响了他的生活,刘博看后最终诊断为耳石症,通过手感复位,困扰许久的眩晕烟消云散,患者第二天就好了,惊讶且激动。


内耳包括前庭、半规管和耳蜗三部分,由结构复杂的弯曲管道组成,所以又叫迷路,听上去简单的内耳病复杂、难治,刘博不断钻研新技术的应用,她想让患者更好地享受到技术进步带来的果实。


八十年代,还是研究生的刘博做的课题已经关注耳声发射,那时候,国外已经开展了相关的研究,刘博主动观察和推动这项研究的国内落地,1992年她在全国先期开展了耳声发射新技术的科研工作,包括多种耳声发射测试参数的选择以及在听觉系统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等;并于同年将此技术推向了临床应用。


这使得后来国内普及的新生儿听力筛查成为了可能,受益了大量人群。“技术的发展,从实验室走向了临床,从临床走向了普通人群的筛查,实现了疾病的早发现早治疗。”


这真的是太好的结果,她感到兴奋,科研的最终目的还是要让患者受益,但内耳专业往往意味着努力远没有终点——成绩面前,甚至来不及欢呼就要迎接下一个考验。

微信图片_20180314151355.jpg

在内蒙古科技医疗周为患者义诊

 

 

她钻研了三十年,现在的感觉还是“水很深”:新的研究成果在出现,但新的科学问题也在诞生。“梅尼埃病的症状是晕,背后是聋,发病原因到底是什么?”“突聋的根本原因在哪里?有没有更好的治疗方案?”这些内耳专业面临的问题依然有待回答,需要时间和精力来攻关科研,更好地服务于临床。


所以,内耳专业好像一个圆圈,面积越大,接触的未知问题越多。


专业的科研人就像攀高峰,这些年来,刘博又把精力集中在研究糖尿病对听力的损伤影响,这成为她新的聚焦点——那么多糖尿病人不知道两者之间的关联,那么多病人在悄悄丧失听力,刘博的课题组需要把阶段性成果不断转化成通俗易懂的语言传播,再传播。


好在,道路再难,刘博没有觉得枯燥,这也许是与热爱有关,也许是因为职责所在。她说,带着问题、带着需求做科研就会有动力,甚至有意思。


她也盼望着后来者的崛起。“培养一个专业的好医生很难,要有专业水平,要有耐心,要有临床思维。”刘博告诉记者,内耳专业医生的成长道路很漫长,扎实的基本功将会受益终生,而面对更多层出不穷的新问题,又要埋下身子潜心研究。很多知识看不见、摸不着,既需要横向摄取,也需要垂直深入,综合性人才的培养还在路上。


如今的刘博是研究生导师,带着自己的学生做科研和临床。另一个让她心心念的问题是:要重视学科建设,重视听力学的普及,耳科医生不懂听力学等于缺了一个小翅膀,很难有大的发展。所以,她在青年医生培训时反复强调必要的听力学知识,让年轻医生了解和重视。

微信图片_20180314151400.jpg

门诊带教  摄影:龙赫

 

后来发给记者的一条微信中,她再次谈到了对于一个合格医生的认知。


“合格的耳科医师,特别是看内耳病的医师,必须具有扎实的全面临床基础;需要不断学习相关临床学科的知识,并将这些知识融会贯通;医治内耳疾病的职业生涯特别能理解掌握交叉学科知识的重要、特别能体会临床医学知识的综合应用、特别能诠释活到老学到老的精髓。”


对待专业,她无疑是认真的。她说初心未改,是一句实话。

 

"动静相宜 自有浪漫情怀"

 

刘博最初的梦想其实很简单,继承母亲的事业——她出生于银行世家,爸爸妈妈和姐姐妹妹都在金融系统工作,也许受家庭影响,刘博顺理成章地希望在金融领域一展身手,但母亲还是希望她学医,理由有两个:刘博小时候爱生病,学医生多少有帮助;医生也是个技术工作,算是一份好工作。


刘博最终听从了母亲的建议,报考了医学院,至今她感谢时代的馈赠,也感恩家庭的熏陶,金融领域工作的特点是严谨:一个数据都不能错,一个细节都不能差。能在内耳专业一展身手,能够得到患者的认可,和那个年代的教育,和她的家庭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我喜欢安静,喜欢看书、听音乐会。”谈到业余爱好,刘博津津乐道:爱人和她一样喜欢音乐,闻名遐迩的维也纳音乐会领她神往,所以一直想去现场听听;也爱看书:细节决定成败、胜任才是硬道理等所谓的“鸡汤”也好,跌宕起伏的人物传记也罢,都能成为业余的消遣,这也可能受家庭影响——她的父亲对于看书也有着天然的爱好。


购物是女人的天性,刘博也不例外,只是时间太紧张,在北京的时候,难得休息索性宅着;出差的时候,她会抽空去有特色的店逛一逛,看到心仪的物品也会爱不释手。


刘博是双子座,动静兼有,这两种特征恰到好处地融合在她身上:在耳鼻喉科,一些关键部位的处理需要手脚麻利,反应迅速,而一些头晕耳鸣的病人需要倾听和安静,刘博在两者之间的切换游刃有余。

微信图片_20180314151406.jpg

录制《养生堂》

 

休息时候,她愿意想象退休后的生活,这个一直喜欢海的医生,曾带着女儿在海上看日出;还惦记着一定要做游轮去一趟阿拉斯加,在海上体验一场浩瀚的旅行;在三亚,听听海浪的声音,静静地躺在椰林下,她可以安静地待一天。


这个动静相宜的医生早过了着急的年龄,海浪、椰风、音乐让她神往,她愿意在专业路上多跑几年,也对职业生涯落幕后的安然和美好心存向往。


她不会退而不休,这一点刘博表现得很坚决,她亦有明确的职业目标,她给自己的计划是:未来五年竭力做好传帮带的工作,把经验传下去,还要走好创新路,集中精力攻关内耳病难题,让更多成果受益患者。然后,她会休息。

 

 

刘博从医时的引路人、内耳病专家刘鋋曾说道:做一名德艺双馨的医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要对学术、对技术精益求精,还要从心里将患者视作亲人,不计报酬,始终铭记医生的本职工作就是治病救人。


三十年来,她未敢忘记一个医生的初心,翻越千山万水,不曾辜负岁月,让青春在美好中流淌,云淡风轻的日子成为了美妙的音符,这位还在路上的前行者,在别人眼中,已然成为了最美的风景。


参考消息健康版记者 房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