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1203
躯干与四肢疤痕畸形修复
疤痕的分类及治疗
当人体在各种创伤达到真皮深层和皮下组织时,伤口周围便发生炎性反应,来修复创伤。这种炎性过程的最终产物就是疤痕组织。因此,疤痕实际上是人体创伤修复过程中的一种自然产物。是人体对外伤的一种保护机制,对人体有益。但如果疤痕过度增生,则不仅会导致形态上的畸形,有时还会影响到功能。所以,积极预防和治疗疤痕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一般地讲,疤痕生长一段时间后就自然萎缩,对人体的功能形态不造成明显影响,人们称这种疤痕为“正常疤痕”,这种疤痕一般无需治疗;而把那种过度增生造成形态、功能影响的疤痕叫做“不正常疤痕”。主要包括增生性疤痕和疤痕疙瘩。人们要求治疗的往往也是这两种疤痕。
增生性疤痕:凡损伤达到真皮深层,如深度灼伤、切割伤、感染、切取中厚皮片的供皮区等,均可形成增生性疤痕。表现为疤痕明显高于正常皮肤,局部增厚变硬。早期,疤痕表面呈红色、潮红或紫红,并伴有痛、痒等症状,严重者可因搔抓而致表面破溃。此后,疤痕逐渐变软、平坦,颜色变淡,痒痛减轻以至消失。该过程一般需要1—2年,甚至更长时间。疤痕增生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多见于年轻人,年龄多在10~30岁之间。而老年和儿童较为少见。这主要因为年轻人容易造成外伤,皮肤张力较大,胶原合成率较高,而老年人皮肤缺乏弹性,较松弛,皮肤胶原合成率较低。另外,有色人种和肤色较深的人较白色人种更易形成疤痕增生。像亚洲人、黄种人也是比较容易形成疤痕增生的。由于增生性疤痕与深部组织粘连不紧,可以推动,所以,非功能部位的增生性疤痕一般不引起严重的功能障碍。但是,关节部位的大面积增生性疤痕,由于其夹板作用及收缩,常影响关节活动,导致功能障碍。
治疗包括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手术治疗一般适用于有功能障碍或明显影响形态时,大面积非功能部位的增生性疤痕一般采用非手术治疗。其中包括局部加压、局部放射治疗,局部激素类药物注射,及局部应用一些中药制剂等。
疤痕疙瘩:其发病原因不十分清楚,如外伤、烧伤、手术、注射甚至蚊虫叮咬都可导致其发病,许多病人甚至说不清自己的病史。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且具有明显的家族倾向。疤痕疙瘩一般表现为高出周围正常皮肤的、超出原损伤部位的持续性生长的肿块,质地硬,呈粉红色或紫红色,常伴有局部痛痒。它与增生性疤痕最大的区别在于它的生长呈浸润性,往往超出原损伤范围,而增生性疤痕的生长总是局限于损伤部位。又由于疤痕疙瘩有时像蟹足一样生长,所以又称之为“蟹足肿”。
疤痕疙瘩常发生于上背部、肩部、胸前部、上臂三角肌区,如上臂接种牛痘疫苗后、穿耳孔术后。这类人群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疤痕体质。
疤痕疙瘩形成后,常不能自行消退,需要干预治疗。治疗包括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由于切除后疤痕疙瘩极易复发,故单纯手术意义不大,需结合其他方法进行综合治疗。非手术治疗包括局部加压、局部放射治疗,局部激素类药物注射,及局部应用一些中药制剂等。但效果并非十分理想。